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科學家譽為“抗癌之王”“心臟的守護神”??茖W界研究發現,一個地區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與癌癥的發病率有直接關系。
2018年3月,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對洛陽市的土壤硒資源進行實地詳查、考證。調查結果表明,洛陽市土壤硒(Se)平均豐度為232μg/kg,高于河南省土壤含硒量平均值,是河南省為數不多的幾個富硒地區之一。初步調查,在伊川縣鴉嶺、平等、鳴皋、葛寨一帶分布著6條富硒土壤富集帶,發現富硒土壤40多萬畝。據不完全統計,伊川縣域82萬畝耕地中,有超過50萬畝的富硒耕地。
洛陽市委把實施富硒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的重大專項,著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推動的“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富硒產業體系,推進全市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計劃到2020年,建設25萬畝30個富硒種植基地,產值達到10億元;到2022年,建設40萬畝50個富硒種養基地、1個富硒產業園區,產值達到30億元。
伊川縣因地制宜,先行先試,以發展富硒谷子和富硒紅薯產業為核心,建立完善“2+N”富硒主導產業體系,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示范帶動、分步實施”的原則,推動富硒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奮力打造全省乃至中原地區富硒產業核心區。
5萬畝富硒紅薯將走進尋常百姓家
“我們現在主要是富硒紅薯和富硒紅薯葉菜的推廣,現在已經規劃了5萬畝的富硒紅薯基地。”7月的伊川,熱浪滾滾,位于該縣鴉嶺鄉的洛陽市薯鄉暑業科創園內,洛陽市紅薯產業協會會長侯文邦正在和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的研究生觀察富硒紅薯葉菜的生長情況.
侯文邦(右)正在和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的研究生觀察富硒紅薯葉菜的生長情況。
侯文邦,副教授,現任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洛陽市紅薯產業協會會長,主要致力于脫毒紅薯和富硒紅薯的研究和推廣。
什么是富硒紅薯?侯文邦說:“相比于普通紅薯,富硒紅薯糖含量更高,吃起來更甜,更適合現代人的口感。”
什么是富硒紅薯葉菜?他介紹說:“這是通過生物轉硒法培育的一種蔬菜,簡單地說,就是光長葉子不長紅薯的富硒紅薯。”
在洛陽市薯鄉暑業科創園的大棚里,記者見到了侯文邦口中的寶貝,綠油油的紅薯葉菜。如果不介紹,乍一看還以為是“空心菜”之類的蔬菜。“這些富硒紅薯葉菜在上海的超市已經賣到了30元一斤,每畝地可以采摘10次左右,產量能達上萬斤。”他說。
伊川縣“二山一川七分嶺”的地理特征,具有得天獨厚的土壤、生態和氣候條件,鴉嶺鄉歷來有種植甘薯的傳統,目前已經形成了“老鴉嶺”紅薯等特點鮮明的豫西甘薯品牌。
在伊川打造富硒產業核心區方案出臺后,一直做脫毒紅薯研究和推廣的侯文邦開始研究富硒紅薯,并成立了洛陽市薯鄉暑業科創園,其獨創的“生物轉硒法”不僅可以在利用伊川土壤含硒較多的基礎上提高硒含量,還不會污染土壤。
洛陽市薯鄉暑業科創園現在有幾十名大學生在田間地頭搞科研,搞推廣。“這樣更接地氣!”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碩士研究生付子浩說:“我的畢業論文就是《紅薯葉片吸收和轉運硒的生理特性》。”
“明年5萬畝的富硒紅薯將輻射帶動鴉嶺、平等、鳴皋三個鄉鎮,富硒紅薯和紅薯葉菜將走進尋常百姓家,人人都能補硒。”伊川縣農業農村局富硒農業領導小組負責人張斌說。
種好吃又健康的富硒小米
“這是我們伊川的富硒谷子,伊川的富硒谷子不僅米色金黃、米粒圓潤、米香醇厚、米味甘甜,最重要的是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硒’……”談起富硒小米,伊川金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少波滔滔不絕。
伊川谷子種植歷史悠久,伊尹“飯之美者,玄山之禾”,將伊川小米稱為最好吃的小米,享譽天下。目前全縣常年種植谷子10萬畝、谷子種植面積及小米加工企業數量均居河南省首位,“伊川小米”已通過國家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認證,“伊河橋”“三康”“金粟”等綠色小米品牌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
申少波種植富硒小米已經3年。在種植谷子的過程中,申少波結識了華中農業科技大學涂書新教授。
申少波(左)在觀察豐收在望的伊川富硒谷子。
涂書新,博士生導師,華中農業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主任,長期從事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和富硒(降鎘)優質農產品研究。是中國土壤學會硒素工作組(籌)委員,國家硒產品檢驗監測中心特聘專家。
在涂書新的指導下,申少波開始學習富硒技術培養種植工藝。經過3年多不斷研究合理控硒,提高了植物體內酶的活性、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作物抗逆性、減少病蟲害疾病,提高硒的吸收轉化效率,并提升作物品質和產量。
2018年8月,“香米多嬌”牌富硒小米正式進入市場。“富硒小米四兩一袋,16袋一盒,總共6斤4兩,零售價賣到了200元,粗略算下來,每斤小米價格30多元,依然供不應求。”申少波說,對于種植戶來說,以春谷為例,每市斤谷子比普通谷子高0.8元,每畝地增收500多元,而種植富硒谷子的成本不到100元。
伊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專門部署項目實施,明確伊川金粟農業為項目牽頭單位,以“洛陽市谷子種植加工研發中心”為技術平臺,以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等科研院所為技術支持,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技術培訓,以江左、呂店、白沙3個鎮的示范基地為載體,整體推進項目示范和推廣。
“高價回收谷子,低價提供農資,低價提供農機服務,免費提供種子,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免費提供測土配方。”申少波介紹道,通過土地流轉、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等合作模式,伊川金粟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谷子種植試驗基地200畝、核心種植基地5000畝,且對合作種植區域的種植戶采用“一高二低三免費”的服務,將“種、加、銷”和“產、學、研”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富硒小米運營機制。
在伊川縣,像申少波種植富硒小米的農業龍頭企業還有十幾家。做深加工的有二十多家。
“以金粟米業、三康米業、伊河橋米業等龍頭企業為重點,在呂店、白沙、江左三個鄉鎮打造6萬畝富硒小米基地,以洛陽農發集團和伊川縣財源公司組建的洛陽農發科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在葛寨鎮開展5000畝春谷基地園區建設,從源頭上把控質量,種出讓老百姓覺得好吃又健康的富硒小米。”伊川縣委副書記周永偉說。
獨辟“硒”徑富農桑
富硒紅薯、富硒小米、富硒雜糧、富硒小米醋,伊川還有富硒樹莓、富硒西梅、富硒蔬菜……
提起富硒樹莓,不得不提起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清華教授,她是中國林科院樹莓課題組研究員,中國引進樹莓的“第一人”。
張清華(右)在富硒樹莓種植基地查看樹莓長勢。
今年83歲的張清華談起富硒樹莓激情澎湃。“伊川有大量的富硒地,加上氣候適宜,喜冷的紅莓和喜熱的黑莓都能種植。我每兩個月都要來伊川一次,不僅是因為美麗的風景,更因為這片富硒土地太適合種植樹莓!”
張清華說,樹莓作為第三代水果,其營養價值豐富,含有比現有其他水果都高的維生素E、SOD、氨基丁酸等抗衰老物質,特別是抗癌物質鞣化酸含量豐富,對結腸、宮頸、乳腺和胰腺癌有預防和一定療效。而硒有抗多種癌的活性,將“硒”與“樹莓”結合,將會產生良好的質變。
據了解,伊川已經規劃了4500畝的富硒樹莓種植基地。不久,伊川將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富硒樹莓種植基地、旅游觀光農業基地。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謀劃發展產業,關鍵要立足自身實際,發揮優勢,在高效和特色上做文章。伊川縣因地制宜通過發展富硒產業推動產業振興,可謂獨辟“硒”經謀振興,前景值得期待。
伊川縣委書記李新紅說:“伊川的富硒產業具體規劃分為三個階段。2019~2020年,重點打好產業基礎,探索富硒產業發展路徑,做好示范引領,品牌推廣、營銷渠道基本形成。2021~2025年,對富硒產業進行全面推廣,富硒產業基地達5萬~8萬畝;富硒產業龍頭企業達5家以上,帶動種植合作社達30家以上;建設富硒深加工企業,初步形成富硒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格局,富硒產業加工園占地達500畝以上,富硒產業產值達10億元以上;2026~2030年,推動富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富硒產業附加值,力爭把伊川打造成全國知名的富硒產業核心區示范縣。”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